<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首页 > 区级部门 > 区发改局
        • 索 引 号:370403/2022-00064
        • 主题分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发布机构:区发改局
        • 成文时间:2020年03月20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0年03月20日
        • 标  题:beat365中文官网_365bet_假的365不让提款怎么办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beat365中文官网_365bet_假的365不让提款怎么办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


        beat365中文官网_365bet_假的365不让提款怎么办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

        一、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安排部署,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扎实开展项目攻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新增市场主体9139家、增长49.8%,工业用电量增长8%。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7:54.2:42.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较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地方级税收增长13.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4.2%;三产税收增长21.39%。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0%,预计进出口总额增长94.6%。社会民生更加扎实,预计各项民生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1%、8.5%。具体工作中:

        (一)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一是改造传统产业,激发新动能。实施总投资51.2亿元的27个工业技改项目,银牛面业三期、泰山石膏板等19个项目建成投产,远通纸业30万吨牛皮卡纸等8个技改项目按计划推进,青啤(枣庄)工厂项目启动建设。加快推进高端化工产业,馏分轻质化一期、超高功率电极材料一期、中科绿碳化工中试基地建成投产,中科绿碳列入全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粗酚精制一期落地建设,超高功率电极材料二期等项目正在推进,薛城化工园区实现税收3.8亿元,增长45.6%。二是培植新兴产业,壮大新动能。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中国建材泰山石膏有限公司并购原金板建材,银顺奔彭、盛运生活垃圾热电联产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527家,新注册企业4430家,新增“四上”企业54家,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三是推进服务业改革,发展态势强劲。以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实施了总投资22.09亿元的13个服务业项目,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七一”建成开馆,累计受教育党员群众达60万人次,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成为国内党性教育新目的地,我区红色文化创意经验做法被省发改委在全省推广;粮食仓储物流中心、鲁南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天穹影视文化基地建成运营,枣庄内陆港正式开港运营。全区物流企业发展到176家、品牌名店746家,限上贸易和规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到83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四是推动科技创新,搭建平台载体。世界首创首套均四甲苯装置成功达产,中科绿碳公司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合作研发的CO2合成DMF、NFM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新增市级以上研发中心6家,科技型企业26家,院士工作站6家。五是实施“双招双引”,开展项目攻坚。开展“双招双引”百企工程活动,签约过亿元项目31个,新开工项目到位资金34.57亿元,引进高端人才14人,招考国企人才58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人才支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施总投资310.4亿元的70个重点项目,19个项目竣工投产,49个项目超计划、按计划推进。

        (二)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于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市驻地首位度显着提升。一是城市发展空间得以拓展。全力服务枣菏高速微山连接线、京台高速扩建及城区南北互通立交改建工程,配合做好世纪大道、蟠龙河综合整治等市级重点工程建设,蟠龙河综合整治项目基本完成起步区清表,世纪大道太行山路以西段快慢车道竣工,民生路隧道贯通,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二是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新华街、天山路片区回迁全面完成,西巨山、上殷庄片区正在回迁,上一轮棚改基本结束;潘庄棚改一期建设顺利推进。完成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配套建设城区雨污分流管网13.4公里。积极配合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枣庄学院新校区完成教学区主体工程建设;新的气象观测站投入使用。常庄镇完成撤镇设街。建设生态街巷6条,新改建城市道路10条,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2%。三是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完成数字城管指挥监督平台升级改造,城市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委托第三方公司对新城区域环卫保洁、绿化进行专业化管护;深入开展城市“十乱”、网约车等专项治理,完成67个小区“三供一业”移交,重启建设3处烂尾工程,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有了新进展。

        (三)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于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一是现代农业量质并举。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2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处,新认证“三品一标”8个,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1家、各类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580家、精品示范园21家。二是涉农改革扎实推进。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消薄”。农业水价、农村“三地一房”改革有序推进。三是人居环境显着改善。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5处,旱厕改造管理、镇域环境考核位居全市前列;新修“四好农村路”56公里。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乡村文明行动,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分别达到66个、5950户,陶庄镇前西仓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四)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于打好三大攻坚战,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一是风险防控扎实有效。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7.6%;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4%;在全市率先建立非法集资及金融领域扫黑除恶网格化监测预警机制,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二是脱贫成果更加巩固。投入各级专项扶贫资金1738万元,新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个,惠及516户、1069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三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扎实开展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35家,全年排查环境隐患问题646个,市大气办督察交办信访件162件、“回头看”交办信访件86件全部办结。查处水域污染问题45项,关停非法养殖场50家、拆除河道违建1.6万平方米,全区水质稳定达标。复垦耕地400亩,治理破损山体5处,完成造林7000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于民生改善,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大学生招聘月、退役军人专项招聘会等活动,城镇新增就业57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完成15个小区不动产登记专项整治。实施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强社会救助兜底,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持续化解“大班额”,新建、提升、规划一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推进“七五”普法,深化“平安薛城”“法治薛城”建设,开展法律援助、移风易俗,社会风气持续好转。镇村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全面完成。探索实施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举办百日消夏群众文化艺术节、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等系列活动,群众生活更加丰富。

        (六)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于深化改革,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国企国资改革迈出坚实步伐,组建晟鸿城发、晟润水务、晟汇交通三大集团,壮大了国企实力。发行专项债券9.3亿元,优化整合国有资产资源,壮大了国企融资能力,为用市场化手段破解发展困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保障各级调研用车,有效解决了“车用不起来、人走不下去”的问题。承担“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省级试点改革通过验收。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一次办好”事项900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6.7%;建成启用新市民服务中心,7个镇街均设置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帮办代办”“窗口无否决权”等机制,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还有一些不足和短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略有回落,传统产业比重偏大,投资大、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少,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影响发展的要素制约尚未有效破解,高质量发展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不少差距。这些问题需要依靠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年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好“六稳”工作,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这一中心,实施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两大工程,坚守安全、环保、稳定三条底线,做好双招双引、经营城市、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四篇文章,深化产业转型先行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区域融合发展承载区、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五区建设,全力跑出薛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综合质量效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这样安排,符合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区“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除工业增加值亟需补足短板外,其他指标均体现了我区作为市驻地的区位优势和责任担当,为加快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腾出一定空间。同时,也是基于对已知形势的判断,为应对不确定性留有余地。

        2、新发展理念。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同比提高1%;单位GDP能源消耗完成上级下达任务,耗煤压减15.65万吨;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5%。这组指标围绕新发展理念,重点反映创新要素投入、生态环境改善、进出口平衡等发展情况,利于加快化解要素供给、生态承载以及发展质量不高的压力,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

        3、群众主观感受。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0%,医疗机构千人口床位数8.1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24.7张。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这些指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利于提高群众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保持物价总体稳定,让人民群众更好更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上述目标中,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和耗煤压减指标是约束性的,必须确保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是预期性、导向性的。

        为顺利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新的一年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动产业转型,振兴区域经济。围绕打造产业转型先行区目标,贯彻实施“制造业强市行动”、“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壮大新兴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工业技改项目为抓手,实施总投资45.64亿元的28个技改项目,支持造纸、玻璃等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模式创新,通过技改让传统产业“发新芽、长新枝”。突出装备制造业,推动银顺奔彭与重庆银翔深度合作,提升电动摩托车整车制造水平;加快实施6万吨精密铸造等项目,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建设夫宇绿色食品产业园、隆润肉制品深加工、中央厨房等项目,培植食品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聚力推进青啤(枣庄)工厂项目,布局上下游关联产业,打造青啤枣庄工业园。支持企业“上云用云”,鼓励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推动传统产业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化工产业。拉长高端化工产业链条,发挥院所优势,攻破技术难关,使煤气化、煤焦化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加快实施2万吨粗酚精制、超高功率电极材料二期项目,谋划推进萘醌、萘二甲酸、氢能源及配套产业链项目,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积极培植新兴产业。选择中力阀门、三和信达等成长性好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着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深化与中国建材合作,支持建设泰山石膏龙骨生产线,做大新型建材产业。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助推企业梯次成长,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致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快枣庄港通用泊位工程续建、振兴物流改扩建步伐,拓展山东港口枣庄内陆港平台服务功能。依托万洲浙商城、天衢物流港等专业市场,发展连锁经营、仓储配送、快递流通等业态,壮大现代物流业。繁荣高端商贸业,加快碧桂园、锦绣华城、青啤活力小镇等商业综合体建设,科学布局鸿基国际、天安广场经营业态,汇聚商气人气。启动建设民俗文化与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项目,盘活薛国大酒店资产;发挥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带动作用,做靓红色文化品牌。

        (二)加快实施协同创新,培育发展优势。围绕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推动技术创新应用迈向新阶段,力争双招双引取得新突破,经济软实力获得再提升。提升创新水平。全力服务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枣庄学院新校区建设;加强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等院所合作,建设山东省CO2资源化利用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引导企业发挥科研创新主体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培育科研力量;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年内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马德里国际商标2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24%。提高承载能力。修编开发区总体规划,构建“一区三园”格局,即:薛城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化工产业;青啤枣庄工业园,结合青啤枣庄工厂建设,发展食品饮料、仓储物流等关联产业;临港产业园,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医疗机械、临港物流等产业。高标准实施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亿元,新建改建9条道路,完善污水管网等设施配套,切实增强开发区承载服务能力。加大招商力度。坚持“项目至上、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实施“双招双引”百企服务工程,区级领导带头,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镇街部门,压实招商责任;制定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项目预审评审机制,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实施高端化工、新能源、现代高效农业、医养健康、文化创意、基础设施、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业八大领域精准招商;积极探索“管委会+工业地产”、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中介招商等招商模式,抓好“项目+基金”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加强与枣矿集团、潍焦集团等驻薛企业合作,引导企业投资、建设、引进更多新项目、好项目。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服务业及康养产业、能源产业专项规划。重点抓好总投资490.23亿元的65个重点项目,明确帮包任务,建立项目手续会审联办制度,形成支持项目、服务项目的强大合力,力促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实现引智突破。深入实施“领军人才领航计划”,开展“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实施“桑梓情怀、回馈桑梓”行动,吸引薛城籍在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全年力争引进高端人才10人以上。发挥企业招才引智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家和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力争全年新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10家以上。营造良好环境。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省、市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推动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大厅“一窗受理”、民生服务“一链办理”,健全营商环境电话回访、入户走访制度,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尊商、重商、亲商、护商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努力扩大改革开放,增添发展活力。围绕打造改革开放试验区,打破传统模式和路径依赖,以改革开放增强动力、激发潜力、释放活力,塑造高质量发展后劲。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抓好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落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步实施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机制,推进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推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对园区企业进行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倒逼落后企业市场出清,做好清退后资源收回和处置利用,腾出发展空间。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区属国有集团公司资本结构,加快国有企业规模膨胀,提升融资能力。推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基金,探索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放大基金撬动效应。抢抓专项债发行机遇,加大项目储备力度,争取更多额度。发行企业债券,开展“政银保”贷款业务,推广“税易贷”等信贷产品,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千方百计破解要素制约。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科学整理、收储土地资源,新增土地增减挂钩400亩、耕地占补平衡1500亩,盘活土地800亩。实行项目用地精准报批,坚持差别化供地。做好煤炭消费压减和替代工作,挤出更多土地、环境、能耗指标投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优质项目。持续抓好“一次办好”改革。纵深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加速关键环节流程再造,健全“容缺受理”“帮办代办”机制,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努力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同等待遇,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扎实做好外资外贸工作。依托山东港口枣庄内陆港和枣庄海关多式联运监管站,着力构建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新格局,提高经济外向度。积极创建国家级闲置品再利用试验区,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新上项目,支持本地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实现进出口总额增长6.5%以上。

        (四)聚力提升城市品质,繁荣城市经济。围绕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承载区,认真研究城市发展定位,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年”行动,加快补足城市短板,配套完善城市功能,让新城更靓、老城变新,助推城市经济快速壮大提升。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扛起市驻地核心区的责任担当,全力配合“一河一路”建设,建成祁连山路南延、民生路南延、厦门路、峨眉山路、井冈山路、张山南路、淮河路。完成枣菏高速微山连接线、郯兰线大修、黄河路下穿立交桥建设,推动实施长江路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跨蟠龙河立交桥,分步开发京沪铁路以西区域,促进薛微同城化发展。加快实施店韩南路扩建、京台高速扩建、济枣线张岭高速出口项目,完善城市路网,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主动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改造提升供水供气供暖设施,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改造供热供气管网25公里。配合做好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借助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机遇,合理布局城区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及商业网点,加快新城区、beat365中文官网_365bet_假的365不让提款怎么办融合发展步伐。提升城市对外形象。突出“控建、拆违、治乱、增绿、扮靓”,实施新一轮棚改,启动新城东巨山等城中村以及老城区临山、四里石、西小等片区拆迁建设,实施燕山小区、福泉小区等20个老旧片区改造。坚持建管并举,精准施治,坚决防止突击抢建,对各类违建“零容忍”。完善公交站点、路灯照明、导视标识、交通安全、充电桩等设施,加大整脏治乱力度,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电动三轮车四轮车专项整治。实施绿化、亮化、立面、设施、节点改造五大提升工程,推进凤鸣湖公园、龙潭公园改造提升和张山体育公园建设,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宜居新薛城。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以崭新的理念、市场化手段,建设城市、经营城市、装修城市,繁荣发展城市经济。完善政策,整合资源,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工程咨询、规划设计等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业态,聚集人才智力,激发城市活力。着眼高端产业和年轻人群,聚合发展文艺演出、休闲娱乐、展会论坛,引领时尚文化发展。调整优化城市商业体和便民商业网点,打造万达广场区域、镇西路等特色街区,催生“夜间经济”。培育金融保险业,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3家以上。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盘活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出让、转让市政设施经营权,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开发、管理,破除思想禁锢和资金瓶颈,汇集经营城市强大合力,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

        (五)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围绕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五个振兴”,着重在“净”“美”“富”方面下功夫,绘就薛城版“富春山居图”。让村镇更整洁。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健全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升级农村电网16公里,建成运行潘庄水厂、铺设供水管网30公里,新建“四好农村路”34公里,创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1个;深入推进镇域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村庄清洁、田园清洁行动,提升环卫一体化水平。让乡村更美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周营大沙河、古薛河沿线,重点打造十里湾·水墨田园、三湾里·薛河古韵等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精品示范美丽公路环线2条。让农民更富裕。积极培育农业“新六产”,支持健袖农业示范园建设,推进20万羽蛋鸡养殖、蛋黄免疫球蛋白提取项目。启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培育休闲体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业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新建高标准农田3.1万亩,深松耕地1万亩,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3处、示范养殖场3处,新认证“三品一标”5个。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积极盘活闲置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增强农村发展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六)持续整治突出问题,保障改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堵点,回应群众期盼。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开展扶贫工作“回头看”,全面排查整改问题,建立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查治法责”集中行动,综合整治大气污染;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确保重点水域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做好生态修复,实施11处破损山体治理,新增造林5000亩。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控,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用市场手段破解财政困局,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持续增进群众福祉。用心抓好教育发展,开展“教育建设年”活动,建成双语实小南校区、祁连山路小学等中小学4所、新增学位7260个;新建改建幼儿园6所,持续化解“大班额”问题。深化教育改革,组建教育集团,通过政、企、校合作模式,破解资金、教师短缺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分级诊疗体系,争创全国智能化慢性病管理试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推进社会治理“一张网”试点,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成安全生产年度目标。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区),办好20件惠民实事,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效率,砥砺前行,不辱使命,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